当前位置:

跟着诗歌游金华 与诗人一起致敬“诗与故乡”

发布日期: 2020-12-08 09:16

信息来源: 金华日报 2020年12月8日

作者: 章果果/文 黄露/制图 访问次数:

今日起,本报与金华市文旅局联合推出“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大型系列报道。

“诗路”是以文化为精神,以诗歌为象征,以水路古道为织带的生活栖居之路。为推进建设大花园、大都市、大湾区、大通道的战略部署,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的现实要求,省委省政府创造性提出“诗路浙江”建设构想。

金华是“诗路浙江”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在市发改委的牵头下,去年,浙江诗路文化研究院编制了《金华市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以“一轴三线七区八景”为空间布局,构筑起具有金华特色的八咏诗路。

金华市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


浙江之心,水墨金华。千百年来,无数名人徜徉在金华的山水画卷中,洒下足迹,留下佳作:

近1600年前,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过东阳溪时,用民歌体写下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语言质朴,真挚可爱。

陆游年幼随父亲避乱磐安三年整。磐安成为陆游诗歌创作的起点,小小的陆游在此吟成处女诗作。

王阳明两次到兰溪拜谒章懋,写诗《题兰溪圣寿教寺壁》,成就一段文坛佳话……

金华位处浙中,地理位置优越,无论北上、南下、东出、西进,都是重要的中转点。金华向东,以金华江、义乌江、东阳江、文溪为水脉,经义乌、东阳、磐安、临海、新昌连接“浙东唐诗之路”;向南,经金华江、武义江、永康江,连接“瓯江山水诗路”,南宋吕祖谦在武义明招山开设的“明招讲堂”,不仅是“浙学”的中心支点,也是“浙学东渐”的传播中枢;向西,兰溪扼守“钱塘江诗路”之门户,经兰江、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向北对接“大运河文化诗路”,这一流域是留下名人足迹最深、诗作最多的一条“诗路”。

此为地理意义上的诗路,若以历史为脉络,则能看见诗歌历史长河之畔,金华一座座高峰起伏。这些山峰不仅代表着金华高度,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具备撼人气势。

如沈约与八咏楼。1500多年前,“一代辞宗”沈约创建玄畅楼,并登楼吟咏,且咏之再咏。正因对沈约的推崇,八咏楼成为后代文人“朝圣”之处,包括崔颢、李清照、赵孟頫等等,一一留下瑰丽诗篇。八咏楼由此成为金华乃至中国诗歌史上一座地标性建筑。

初唐,义乌一个7岁小儿见大白鹅戏水于池塘,吟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之句。10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中国孩童,仍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作为古诗启蒙。《咏鹅》之后100多年,张志和的《渔歌子》风靡一时,并漂洋过海,在日本大受追捧,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入选日本教科书。明代,诗歌理论家胡应麟苦心孤诣作《诗薮》,没有他,有“孤篇压全唐”之称的《春江花月夜》就可能被湮没……直至现代,金华人依然在诗歌史上闪耀光芒。冯雪峰与潘漠华的“湖畔诗社”,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体。而诗歌的火把到了艾青手里,燃成了耀眼的火焰。

诗路不仅是诗歌之路,也是文化之路。金华是学界公认的“浙学”策源地、集聚地和传播枢纽。兰溪范浚被称为“婺学之开宗”,朱熹是其“铁粉”,曾经三访而未能如愿。吕祖谦博采众说,熔于一炉,独树一帜,创立金华学派。从“北山四先生”到吴莱、宋濂……直至近现代,名人灿若星辰,文化绵延不绝。金华的人文之光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留下一座座诗中名山,文中胜景。

此次“诗路金华”大型系列报道,本报记者将以时间为轴,聚焦金华千年诗歌史上的高光时刻,梳理金华诗坛上的重要时间节点和标志性人物,为金华诗歌史作一小小传记。我们将沿着诗人的足迹,走进金华山水的如诗画卷,探访诗路文化带沿途的一个个高地,领略大好河山,尽看美好生活,跟诗人一起致敬“诗与故乡”,以期赋予文旅资源更深的内涵以及更厚重的底蕴,为建设“诗路金华”鼓与呼,为构筑浙中文旅新高地添砖加瓦。

(本网责任编辑:杨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