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艾青:诗人心里的故乡 故乡怀里的诗人

发布日期: 2021-02-05 10:33

信息来源: 《 金华日报 》( 2021年02月5日12版)

作者: 许健楠 实习生 沈佳禾/文 韩东儒/摄像 郭亚梅/制图 访问次数: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出生于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我爱这土地》等。

1932年,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3年,他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6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歌集萃】 黄昏

艾青

黄昏的林子是黑色而柔和的

林子里的池沼是闪着白光的

而使我沉溺地承受它的抚慰的风啊

一阵阵地带给我以田野的气息……

我永远是田野气息的爱好者啊……

无论我飘泊在哪里

当黄昏时走在田野上

那如此不可排遣地困惑着我的心的

是对于故乡路上的畜粪的气息

和村边的畜棚里的干草的气息的记忆啊……

1982年,艾青回母校金华一中,受到师生们热烈欢迎。(图片系艾青纪念馆提供)


在世界诗歌的璀璨星空中,有一颗耀眼的诗星在闪闪发光。这颗诗星,是从浙江升起的,是从金华这块红土地上升起的。在国难当头、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的诗曾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那是一个巨大的身影,如山巅清爽的风,如林间温暖的光,向着太阳迎面走来,他,就是“诗坛泰斗”艾青。

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曾称他为“中国诗坛的泰斗”,也有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三大‘人民诗人’之一”。如今,艾青的诗歌已在30多个国家先后出版,这位伟大的诗人,不仅属于金华,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中国当代许多诗人是在艾青诗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诗人冯至曾评价:“艾青歌颂光明,诅咒黑暗,开一代诗风。”在诗人绿原看来,中国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上世纪30年代才由艾青等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

他是金华人心目中最熟悉的诗人之一,五百滩公园有他的雕像,婺江畔有以他命名的马路、学校、纪念馆和公园,课本里有他的不朽诗篇,就像金华山、婺江、八咏楼,他已成为融入金华人血液里的一个文化符号。

故乡深爱着他,他也深爱着故乡。

“是故乡的土地把我培养成为诗人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位金华人民的儿子,对故乡那份深沉的爱,永久回荡在人们的耳畔。

艾青18岁就离开家乡,作为远去的游子,他走过那么多山,蹚过那么多水,无论是在异国他乡、繁华都市还是戈壁荒漠,在他心中,最眷恋的仍是故乡。他曾说:“是故乡的土地把我培养成为诗人的。”

1933年1月14日,黄浦江畔,在一个阴冷狭小的监房里,艾青的目光穿过头顶一扇铁窗,望着窗外的皑皑白雪,在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刻,他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乳母大堰河。他刚刚出世的时候,父母因为迷信,将他送到了邻村一户贫苦农妇家抚养,一住就是5年。艾青是喝着大堰河的乳汁长大的。他曾说:“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又冷又饿,寂寞袭来。他思念乳母蹒跚的背影,思念她用粗糙大手抚摸脸蛋的温暖,思念那间虽小却温馨的老屋。想起她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想起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想起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感恩与惆怅,一点一滴汇成泉涌般的灵感,一刹那喷薄而出:“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国新诗史上一首杰作诞生了。它的横空出世,像水滴击穿岩石,像火焰照亮星空,激励着一个又一个因故乡沦陷而背井离乡的中国人。

在这般黑暗的牢笼里,一颗诗坛巨星冉冉升起,而故乡的土壤一直滋养着艾青。艾青纪念馆馆长周国良说,他对家乡的这种思念之情、切肤之爱,都能从他在狱中写的诗中读出来。

《透明的夜》里的家乡写照,是“沉睡的村”“狗的吠声”“酒坊”“杀牛场”,《铁窗里》“看见去拜访我的故乡的南流的云”,《画者的行吟》里“生我的村庄的广场上”。

抗战期间,吟着《大堰河——我的保姆》享誉诗坛,高举《火把》满怀激情的年轻诗人艾青,在周恩来等人的协助下,终于来到延安。

在延安蓝家坪的一个窑洞里,灯火彻夜不灭,故乡的影子不时浮现在脑海,《我爱这土地》《黄昏》《山毛榉》《献给乡村的诗》《河边诗草》……他的大量作品流露出乡愁。

“我的诗献给生长我的小小的乡村——/卑微的,没有人注意的小小的乡村,/它像中国大地上的千百万的乡村。/它存在于我的心里,像母亲存在儿子心里。”这是《献给乡村的诗》。句子有多长,感情就有多浓烈。而在耳熟能详的《我爱这土地》中,他以一只飞鸟,来抒发对土地的眷恋。

“在艾青的众多诗歌作品中,他的怀乡诗写得最真挚也流传得最广。”艾青侄子蒋鹏放说。艾青研究会会长叶锦则注意到一个细节:“艾青不但写了《山毛榉》,也在其它诗里多次提到榉树。这种树在他的家乡很常见,儿时的他对榉树印象很深。”

四度回乡,像小舟回到港湾

新中国成立后,艾青曾四次回乡,如同一叶小舟,回到故乡的港湾。

1953年春天,蒋风还是一个文学青年,他以金华市文协主席的身份迎接“人民诗人”艾青的到来。两人在那三尺二宽的单人床上挤了20多个夜晚。每个夜晚,蒋风听诗人追忆往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畈田蒋之夜。

那一回,艾青多次采访了金华本地有名的抗日英雄杨明经,一次次交谈,才有了《藏枪记》。闲时,艾青常常拉着蒋风到村外田野转转,寻觅乡村美景。蒋风回忆:“我带去的那架老相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画面,记得在那20多天里,一共用了两卷黑白胶卷,当他离乡回京时,全部要去带走了。”

老家村边的双尖山,寄托了艾青的乡愁。登上双尖山,是他儿时梦想,那一趟来,他终于圆了梦。一年之后的一天,他坐在案头,窗外两只小鸟在歌唱,多么像双尖山上鸟儿的歌声啊。他有感而发,挥笔写诗:“亲爱的双尖山,/你是我的摇篮──/早晨,你看着我起身,/晚上,你看着我睡眠……那时候啊,那时候/我一定再回来,/看看我的双尖山,/看看我的家乡。”《双尖山》一诗,是艾青献给家乡情意绵绵的长歌。

“我虽不爱写信,却很爱看信——很想知道家乡的一切。”“回家探亲,是我多年来的愿望。”上世纪70年代,艾青在家信中这样写道。1973年,艾青如愿以偿。来了之后,他在信中感叹:“这些年,我经常听到曾到过金华的人反映故乡的生产和生活怎么好,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旅行的确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鱼米之乡’,真是名不虚传。”

西周村头的两棵老樟树,曾是艾青儿时最流连忘返的地方,回乡第一件事,便是见一见它们,还让侄子蒋鹏放帮他刻一幅樟树木刻画。后来搬家时,画不慎丢失,他十分惋惜,写信让侄子再寄一幅。

蒋鹏放印象最深的是一盆仙人掌。那是他陪艾青一家逛街时,艾青在花圃看中的。艾青将它买下来,别的东西都交给了身边人,独独小心翼翼地一路提着它。这株来自家乡的仙人掌,他不远万里带到了遥远的大西北。睹物思乡,意义非凡。后来,艾青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仙人掌》。

1982年,艾青夫妇第三次还乡。艾青会见金华市文艺工作者,在金华宣传文化界欢迎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还来到金华一中、浙江师范学院与师生座谈。

1992年,82岁的艾青再次踏上故土,他动情地说:“金华是我的故乡,我诞生在金华,故乡实在是太可爱了,绿油油,水汪汪的……”

1996年5月5日,86岁的艾青怀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世长辞。艾青的北京家中有一株玉兰花,故居也有一株。在他去世十周年的春天,花开正旺,夫人高瑛写下《思念》一诗:“艾青,我要告诉你/院中的玉兰又在开花/这是你最喜欢的花/因你,我更加爱护它/我无法留住你/却守住了玉兰花……”如今,这首诗就刻在艾青故居的玉兰树下。多年来,高瑛循着艾青的足迹,一次次踏上这片多情的土地,看一看村边这片希望的田野,望一望身后满目苍翠的双尖山。

更多金华人正用诗歌传承艾青的家乡情结。傅村镇有一个“潜溪诗画院”,汇聚了一大批诗歌爱好者,还编了一本文艺刊物《双尖山》。去年9月,傅村镇喜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艾青纪念馆、艾青文化公园、“大堰河”诗碑、艾青大道、艾青中(小)学、艾青路、艾青诗歌节……如今的金华城,处处可见艾青的诗路印记。诗人心里的故乡,故乡怀里的诗人,在时空中交相辉映,历久弥新。

走读艾青故乡 有诗有远方

要想知道艾青深爱的是怎样一片土地,艾青故乡金义新区(金东区)畈田蒋村便是必选打卡地,他深爱的这片土地正是他的家乡。

艾青用诗句表达对故土深沉的爱,畈田蒋的人民也没有辜负这位家乡诗人的爱。如果你最近要去,正是时候。眼下的畈田蒋村经过一番改造,面貌焕然一新,艾青元素无处不在。

村口一条艾青大道,不久前对外开放,这条全长140多米、宽约30米的文化大道,俨然一条艾青诗路。大道中央,有一处艾青作品展示平台,宛如一本翻开的艾青诗卷,《墙》《煤的对话》《启明星》《冬天的池沼》《礁石》等艾青诗歌,都被镌刻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你尽可以俯下身,在生养这位伟大诗人的土地上,在跳跃着诗人思想和情感的字里行间,感受他的心跳。

其实,不经意间,你都会与艾青的诗句不期而遇,地点有可能是一堵墙、一个花圃、一块宣传栏。

艾青大道的尽头,便是艾青故居。这里是艾青当年生活过的地方。就是在这里,他与杨明经促膝长谈,孕育了诗歌《藏枪记》。走进故居,你能看到与他一生有关的许多历史资料,还有一些对艾青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东西,比如一张他出生时的床,以及后院那一株他最爱的玉兰花。

在艾青故居附近,还有一栋旧居,虽是简陋平房,却值得一看。它的主人,是艾青成名作中的大堰河。艾青在监房里魂牵梦萦、落泪缅怀的,正是这个地方。它的边上,有一尊雕像,大堰河怀里抱着一个婴儿,雕像名便是诗名:《大堰河——我的保姆》。

据了解,艾青诗歌文化园也正在建设中。目前,畈田蒋村申报的“艾青故里”IP已成功入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IP库名单。走读艾青故乡,有诗有远方,这片土地正越来越美。

(本网责任编辑:杨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