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夜读党史(369)丨红色文物见证·一块遍布沧桑的夯板见证激情岁月

发布日期: 2022-10-01 17:02

信息来源: 2022-09-26 17:03:4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户端

作者: 金华党史

2022-09-26 17:03:4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户端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这是一块遍布沧桑的石板,石板四角用来穿绳的小洞已被磨成大孔,其中一角因为过于用力,已经破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浦江人民就是用这样的夯板、夯硾,在号子声中将土石一点一点垒成10层楼高的通济桥水库大坝。

浦江县因水而名因水而兴。浦阳江在滋润浦江大地的同时,也给两岸居民带来了无穷的水患灾害。浦阳江下游地势平坦,一遇大暴雨就形成洪灾。兴利除害,迫在眉睫。1958年9月,浙江省政府决定在浦江县城西边通济桥原址修筑截断浦阳江的拦河大坝,定名“通济桥水库”,列入浙江省首批建设的八座大中型水库之一。

1958年冬,浦江县委、县政府动工建设通济桥水库。一声令下,全县所有村庄都派出强壮劳力,以公社为单位建立民工营。施工队伍平均每天6000余人,最多时达13000余人,肩挑锄挖,轰轰烈烈奋战在水库建设工地。

水库建设时期,正逢三年国民经济困难,粮食不足,建设者只能以番薯、玉米等杂粮作补充。尽管条件如此艰辛,但建设者们热情高涨、斗志高昂。壶江兵团朱宅青年突击队以快装、满装、快跑、早出晚归的经验,推着沙土车,来回奔跑在泥浆路上,你追我赶,创出人均每天远距离拉土9立方米的优秀成绩。普丰兵团马剑的倪天行是个24岁的青年,在初冬的阳光下,跑在泥泞的路上,快速如飞,虽只穿背心、衬裤仍旧汗流如注,日运土超万斤。浦江人民把千年沉睡的山野,变成了熙熙攘攘的社会主义劳动工场。

经过两年战斗,1960年9月20日,通济桥水库大坝基本完工。整个工程搬运土石方126万立方米,投入劳力368万余工,建成的大坝高35米,坝顶长287.5米,宽6米;坝底长152米,宽197米。

激情燃烧的年代,几万建设者用热情、汗水甚至鲜血,浇筑起这座立在浦江人民心中的团结治水“丰碑”。浦江人民“斩断浦阳江,两岸变谷仓”的夙愿终于实现,桀骜的浦阳江水从此顺从人们的意志,化作甘露在浦江大地缓缓流淌,滋育着下游11万亩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