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夜读党史372丨红色文物见证·爱国报人曹聚仁的家

发布日期: 2022-10-27 10:03

信息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金华党史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他执过教鞭、当过记者、办过报纸,是作家,也是学者,更是享誉海内外的报人、记者。他从兰溪一个叫蒋畈的小村庄走出,曾在战火硝烟中出生入死;也曾秘密地穿梭两岸,为国家统一大业奉献心力。

他叫曹聚仁。1922年到上海后任教于爱国女中、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他曾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战地记者,曾报道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1950年,曹聚仁赴香港,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派记者。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等报纸。其后,他多次回到内地,促进祖国统一事业。1972年7月23日,曹聚仁在澳门逝世,享年72岁。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紧接着,“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曹聚仁脱下长衫,穿上军装,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赴抗战第一线。当年10月,曹聚仁进入谢晋元524团驻守的四行仓库,目睹了“八百壮士”英勇坚守的全过程,作了及时报道,给当时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振奋和鼓舞。1938年,由于对淞沪战场的出色现场报道,曹聚仁被中央通讯社聘为战地特派记者,随后赴台儿庄前线进行现场报道,成为台儿庄大捷的首报人。1938年4月9日,曹聚仁的《台儿庄巡视记》长篇报道在全国各报刊出。

1950年7月,曹聚仁只身去了香港,这一去便是22年。22年中,他一直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奔走呼号,他与胞弟曹艺的220封家书可以作为实证。220封家书,有40多封涉及“两岸关系”“和平统一”问题。据公开资料显示,从1956年至1959年,曹聚仁先后六次被邀请回内地采访。毛泽东曾两次接见他,周恩来、陈毅以及张治中等也先后与曹聚仁进行会谈。1959年后,曹聚仁没有公开到过北京,但他为两岸和平统一作出的努力并没有停下。

那一封封家书,足可见曹聚仁的赤子之心。曹聚仁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周恩来总理为他题写了墓碑碑文:“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