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夜读党史(344)丨红色文物见证·一封绝笔信见证革命者的侠骨柔情

发布日期: 2022-04-08 10:01

信息来源: 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金华党史

2022-04-04 15:32:53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春凤我妻:

这是我最后的一封信,我俩谨此诀别罢。我死以后,儿女们托汝扶养教训。汝日后的事情请你自己主张,因为我没有什么东(西)遗给你,况且儿女尚幼,汝年又不甚大,尚有适意人物,你可不必拘束,任汝另配。一来衣食有靠,二来免得终生寂寞。我的尸体在兰溪,你若可能的时节可来领取,如有困难尽可不必。我这封信和下面的几首诗可留为纪念。

千里关山二分别,满腔愁情难欲言。半世恩爱中途抛,回肠小断泪珠联。

生生死死何希罕,沧海也有变桑田。劝君暂把愁怀释,盟会有期在黄泉。

朝生暮死不为夭,百年寿考有日了。但能不把时光错,早休一日少点愁。

汝夫邵李青绝笔

十月一日

  这封饱含对妻子的深情与歉意的诀别信是1930年10月1日中共武义县委书记、浙武红军游击队党代表邵李青在兰溪台基刑场英勇就义前一天留给妻子的最后一件遗物。这封信如今保存在金华市档案馆。已经泛黄的纸张上面,黑色的笔迹依然清晰可见。字里行间充满邵李青对妻子满满的情,对孩子深深的爱,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

  邵李青的一生很短,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年轻的30岁,在他生命的最后四年,他见证与领导了武义党组织的成立发展,领导武义革命群众开展秋收暴动,建立了浙武红军游击队。

  浙武红军游击队与土豪劣绅、国民党反动军队展开了殊死斗争,经历了四次反“围剿”和数十次大小战斗。在艰难的局面下,武器不足,就打造土枪土炮,土炮的炮身用的是山上砍来的黄檀木,用石子、火药做炮弹。黄檀炮的威力不小,在金公岩战斗中,曾经一炮消灭8个敌人,如今在王村的浙武红军纪念馆有仿制品。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打破省防军和地主武装的围剿,红军的战术灵活多变,活学活用井冈山红军的战斗经验。1930年6月9日,驻金华、武义、永康的省防军、木壳队300多人,联合攻打大公山金堂坪红军总指挥部,红军在顽强战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的同时,采取“调虎离山”之计,联系北路红军夜攻武义县城西门,国民党县长朱毓珍连忙下令调兵回防,大公山红军总指挥部得以解围。

  浙武红军是革命群众的红军,是人民的武装,中共武义县委与浙武红军总指挥部曾开展军纪整顿,邵李青专题做《整顿军纪,提高战斗力》的报告,明确“服从领导听指挥,不准拿老百姓的东西,不准调戏妇女,不准派款私分”四条纪律,使得红军纪律严明,红军与人民群众如鱼水交融,武义工农群众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当红军最光荣”。

  “山川草木溅碧血,烈士忠魂冲云霄”,邵李青领导浙武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将永远在人民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