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夜读党史(357)丨红色文物见证·“烽火玫瑰”胡济邦的手稿

发布日期: 2022-07-07 16:36

信息来源: 2022-06-27 17:00浙江新闻客户端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金华党史

2022-07-04 08:31:53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这是中国派驻国外的第一位女外交官胡济邦的手稿。

“中国女记者胡济邦以柔弱之躯全程经历卫国战争,冒着炮火报道了苏联人民的坚贞不屈、法西斯军队的残暴、俄罗斯军民胜利的喜悦,鼓舞了中俄两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2015年5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前夕,在《俄罗斯报》上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文章中这样说。

胡济邦(1911—1995),永康人,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上唯一的中国女记者、唯一持有外交官护照的记者、在前线坚持时间最长的记者。被赞为“中国前往苏联的首位杰出女性”,人称“烽火玫瑰”。

1935年,中共秘密党员胡济邦被派往国民党驻苏使馆工作。次年,胡济邦到达莫斯科,任当时的中国驻苏大使馆新闻专员,兼《中苏文化》杂志驻苏记者。

胡济邦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莫斯科的风雪严寒,她目睹了苏德战争的全程,数次死里逃生,写出无数篇战地报道,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打响后,胡济邦主动要求进入前线采访,用手中的一支笔,忠实记录了卫国战争的全貌。在五年时间里,她坚持在主战场上记录战况,先后发表了多篇脍炙人口的战地报道:《列宁格勒的九百个日日夜夜》《解围前的列宁格勒》《解放后的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大会战》《庆祝全民胜利中的莫斯科》等,并实地拍摄了大量珍贵历史性照片。

1945年5月9日,纳粹德国投降,胡济邦当天写下了《庆祝全民胜利中的莫斯科》。报道发回国内,给即将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胡济邦的文章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成为国内了解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窗口。战地记者在炮火最密集的地方用生命做赌注,在枪林弹雨中对战争做着最详细的记录。

驻外期间,胡济邦还凭借着精通英、法、俄、日、匈、拉丁等语言的能力,采访了多位国际政要。

后来,胡济邦调至《人民日报》国际部任记者,常驻波兰、匈牙利等国。她发回的30余篇报道被国内广大干部群众所关注,成为大家了解波兰和匈牙利的重要窗口。为了写出这些内容翔实的文章,胡济邦常常在异国他乡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及时发回大量通讯和社会动态内参。《人民日报》共发表她的专稿31篇,其内容为国内广大党政军干部所关注。匈牙利劳动党总书记卡达尔来北京访问时,曾对毛主席说:“你们派来的《人民日报》记者胡济邦很勇敢,工作表现很出色,谢谢你们。”毛主席听后点点头,微笑着说:“是的,我从她的报道里,晓得了你们的真实情况……”

胡济邦妙笔生花,纵览国际风云,其评论员文章,常常被外电作为研究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胡济邦兼任全国记协国际联络部部长。此后,胡济邦随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丈夫至纽约,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访问了六七十个国家,足迹遍布亚、非、拉等国。

1995年,胡济邦在上海病逝。遵其遗嘱,骨灰被撒向如同她传奇人生般壮阔的无边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