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夜读党史(362)丨红色文物见证·一张珍藏一生的游击队照片

发布日期: 2022-08-12 17:17

信息来源: 2022-08-08 09:40:38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浙江在线

作者: 金华党史

2022-08-08 09:40:38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浙江在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照片中是4名游击队员。左起第一位穿补丁围裙的就是应宝央,第二位穿草鞋背锄头的是胡铁雄,第三位背挎茶筒的是陶兰林,为了隐蔽,陶兰林和胡铁雄乔装成表哥表妹,第四位同志外号叫‘小老鹰’,叼个烟斗,穿着破烂,遇到盘查,他就装成歪嘴乞丐,很像的……”端详着这张保存了74年的照片,武义县离休干部丁香仙就像在讲述昨天发生的事。

74年前,地处永康、缙云、磐安三地交界处的舟山镇新楼一带,是典型的穷山沟。丁香仙的出身,是山沟里最穷苦的底层。

1948年春天,中共地下党员应宝央迈进了丁香仙的家门。应宝央是永康地下党领导人之一胡一元的妻子,临近分娩,她在东阳、磐安山区多地辗转隐蔽,并生下男婴。游击队安排她住进丁香仙家坐月子,孩子被安置在另外的村庄。

产后虚弱,母子分离,家人又不在身边,敌人随时可能来袭。在这样的条件下,应宝央还是立即忘我地投入工作,她和丁香仙一家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下地劳作,晚上积极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发动贫苦农户组织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

“我们吃得最多的就是玉米,玉米面、玉米饼、玉米羹,到山上拔野油菜,我们吃啥她也吃啥。”丁香仙回忆说。

当时革命形势发展很快,丁香仙的家成了联络站,有时还是物资中转站,游击队经常在丁香仙家里开会,办学习班,从外地中转来的游击队服装等物资,被埋在丁香仙家里的谷糠堆里。丁香仙就当起了小哨兵,到村口放哨,负责送饭、送情报。

应宝央和丁香仙一家结下了深厚情谊。当年10月,在应宝央的介绍下,丁香仙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天,应宝央和其他3名游击队员正从田畈回来,有个和游击队有接触的开明人士正好带着照相机,就在丁香仙的家门口为大家拍下了一张合影。丁香仙知道这张照片既珍贵又危险,她小心翼翼地将它包好,在墙壁上找到一块可以拆卸的砖头,藏在墙洞里。

有意思的是,当年相册里的“表哥表妹”,在革命工作中互生情愫,最后走到了一起。如今,均已90多岁的胡铁雄和陶兰林夫妇,住在金华市广福医院的老年病房里。当年,陶兰林是政治交通员,负责联络同志,传递讯息。

1949年5月,永康解放,在剿灭四十四坑的土匪之后,丁香仙也被调往方岩区委工作。离家前,丁香仙撬开墙洞,取出了这张珍贵照片。照片中的明媚笑容,一次次给予丁香仙战胜困难的巨大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