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出生于河南的他是南宋名臣,深得宋高宗信任,去世后却归葬兰溪,这是为何?

发布日期: 2023-02-23 16:20

信息来源: 金彩云客户端

作者: 荣康

今年春节档热播的电影《满江红》,使全国亿万观众仿佛赴两宋之交作了短暂的穿越,岳飞、秦桧、宋高宗,这些历史人物再次被人们屡屡提及。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那风雨飘摇、风云激荡的两宋交替之际,曾有好几位金华籍或与金华渊源颇深的人物,发挥乱世砥柱的作用,如堪称岳飞知音和恩师的宗泽、谋袭未遂而后死节的梅执礼、威震川陕却因忤逆秦桧而冤死的郑刚中等。本文主角是在南宋初创时期曾发挥重要作用,与金华关联颇深但多数金华人尚不了解的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滕康。


滕康(1085—1132),字子济,祖籍金华,出生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年十四试上庠第一,崇宁五年(1106)进士,后曾考中词学兼茂科第一。北宋时期,他曾先后担任通州司理、晋州观察推官、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工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

滕康的重要事迹主要发生在南宋,在南宋初创时期,他曾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堪称南宋开国功臣。《宋史·列传·一百三十四·滕康》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

拥立康王开启南宋王朝

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及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同年农历五月初一,康王赵构作为宋徽宗50多个子女中唯一逃过金兵魔爪的皇子,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成立南宋政权,改元为建炎,是为宋高宗。据《宋史·滕康》记载:“康率群臣劝进,除太常少卿,使定登极礼仪。凡告天及肆赦之文,皆康为之,辞意激切,闻者感动。”

以下是滕康于建炎元年拥立康王赵构为帝时撰的《即位告天册文》(原文载于《全宋文·卷三八二五》):“嗣天子臣构,敢昭告于昊天上帝:金戎乱华,二帝北狩,天支戚属,混于穹居,宗社固所凭依,夷夏罔知攸主。臣构以道君皇帝之子,奉宸旨以总六师,握大元帅之权,唱义旅而先诸将,冀清京邑,迎复两宫。而百辟卿士、万邦黎献,谓人思宋德,天眷赵宗,宜以神器,属臣构。辞之再四,惧不克负荷,贻羞于来世,九州四海,万口一辞,咸曰不可。稽皇天之宝命,慄慄震惕,敢不钦承。尚祈阴相,以中兴于宋祚。”

当天还发布了由滕康拟定的高宗《登极大赦诏》,该诏书洋洋近万言,内容涉及甚广,庶几可称是南宋的建国大纲。


图为兰溪籍老画家鲍文达先生在其九十高龄时所作。图意为:在金兵肆虐、生灵涂炭、国土板荡之际,滕康等群臣拥立康王赵构,树立抗金大旗

滕康等拥立赵构为帝建立南宋政权,这是一件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在徽、钦二帝和宗室绝大多数被掳、中原板荡、人民四散流离之际,这一举措在当时等于树立了一面大旗,给了惊惶溃散中的人们一个希冀,使抗金大业有了一个统帅部,极大地凝聚了人心,其作用犹如石破天惊!我们可以指责宋高宗赵构后来的苟安和怯懦,但如果没有当初的拥立,那就连那点苟安的资本都没有了!可以说,正是这次拥立,不仅保全了南方半壁江山,也使泱泱华夏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如何评价南宋?许多史学家认为,南宋虽然在政治军事上积贫积弱,却是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辉煌的时期。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在南宋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农学、数学、医药学取得了长足发展。以朱熹为主要代表的理学最终形成,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史学、文学和书院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兴盛,尤其是南方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并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而这一切,跟南宋王朝的建立和存续是密不可分的。

力阻“尽弃中原”之议

南宋王朝虽然建立,但金兵屡次南下,而宋军屡屡败退。在这种情况下,宋廷中一度出现放弃黄淮之间全部领土的声音。据《宋史》记载:“建炎三年,宰相吕颐浩议幸武昌为趋陕之计,既移跸建康,又议欲尽弃中原,焚室庐,徙居民于东南。康力持不可,当以死争,上悟而止。”

很难想象,倘若当时滕康不极力劝阻,宋高宗采纳了吕颐浩的建议,尽弃中原,结局会是怎样?大众溃逃的心态下,很可能就是一泻千里,局面不可收拾。即便当时没有引发溃退,但作为中华民族发源地的中原地区,其经济社会发展也会陷入大倒退。即便上述情况都没有发生,但缺少了中原那一大片土地作为宋金之间的缓冲区,那南宋政权后来也完全没有安全可言。所以,应该庆幸有滕康这样对时局有着清醒认识并极力劝阻的朝臣。从这一点看,滕康实在是宋室的乱世砥柱、中兴元勋。

铮铮谏臣风骨

《宋史》还记载了多起滕康向皇帝进谏的事情,有几件事很能说明滕康的不畏权贵、刚正有节。

隆祐太后之侄孟忠厚要求提前升迁官职,滕康上奏阻止。隆祐太后对南宋建国有着非凡之功,但后戚一族后来都比较本分,与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外戚干政截然不同,这与滕康等的预先防范应不无关系。对于不合理的封赏,滕康甚至直接退回文书,抗旨不从。如“知江州陈彦文用刘光世奏,录其守城功,迁龙图阁待制。康以光世所上彦文功状前后牴牾,阁而未下”。然而,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考生,滕康基于对人才的关爱,认为应该不拘形式,更注重实质内容,“会布衣省试卷子不合式,康以其文取之”。

滕康还直言皇帝即位以来的缺失,奏曰:“陛下即位,行再岁矣,侧怛爱民之政徒为空言,而百姓不被其恩;哀痛责躬之诏不著事实,四方不以为信。忠佞并驰,而多士解体;刑赏失当,而三军沮气。臣愿陛下取建炎初元以来所下诏书,所举政事,熟思审度,得无一二不类臣言者乎?望参稽得失而罢行之。”他还借太阳出现黑子为名,请皇帝畏天而修政。

应该说,即位初年的赵构还是能够纳谏的。对于滕康的谏阻,“上再三褒谕,称其有谏臣风。除左谏议大夫。旬日间,封章屡上,遂擢翰林学士。翌日,除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护卫太后行程涉险

据《宋史》记载:“建炎三年……上请太后奉神主如江西,以参知政事李邴权知三省枢密院事,康为资政殿学士,同从卫以行。邴辞疾,又命康权知,以刘珏为贰。”因金兵再度南下,护卫太后奉神主到江西,会成为金兵的重点目标,这在当时风险很大。这次行动本由参知政事(副宰相)李邴负责,为此还让李邴担任了权知三省枢密院事(最高军事机构代理长官),只是,李邴推辞掉了,在这种情况下,滕康毅然接过重担,担任权知三省枢密院事,涉身险境。

这次行动果真遇到了重大危险。“康从卫至洪州(今江西南昌),刘光世护江不密,金人绝而渡,康等仓卒奉太后趋虔州。”结合其他史料记载,护卫部队半路被击溃,随行的宫女大部分失散,隆祐太后坐着当地农民抬的小轿赶路。好不容易到了相对安全的虔州(今江西赣州),却又遇叛兵,可谓历尽艰辛。直到救兵赶到,才将太后接走。由于太后涉险,滕康也遭到了言官弹劾。不过,兴许念在滕康拥立之功和平素为人,宋高宗并没有对他过分追责。“责授康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永州居住。未几,许自便,复左朝请大夫,提举明道宫。” 也就是这一事件后的第二年(1130),被俘至金国的秦桧回到临安,取得宋高宗信任后拜相,逐渐开始了其主和投降的历程。

隆裕太后何许人也?她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女子。不妨作一介绍。她原是宋哲宗的皇后,宋高宗的伯母,孟氏,曾二度被废,幽居冷宫三十年。金军攻陷汴京之后,徽、钦二帝及六宫中有名位的嫔妃都被掳走,整个皇族几乎全军覆没,而孟氏因为被废反而逃过一劫。鉴于她的身份,被金国扶持的伪皇帝张邦昌迎入宫中,以皇后的名义垂帘听政。在她的支持下,康王赵构登基为帝。赵构尊其为太皇太后。

就是这个隆裕太后和滕康遇险的虔州,后来岳飞也与之产生了交集。绍兴三年(1133),虔州又爆发了叛乱,青年将领岳飞奉命平叛。由于宋高宗非常孝敬隆祐太后,虔州两次叛乱使他格外痛恨虔州人。叛乱平定后,宋高宗竟然给岳飞下了一道密旨,命令岳飞屠城。可想而知,当时的岳飞有多吃惊!他三番几次上书苦劝,请求赦免虔州百姓,只处死叛军头目,后来终于说服高宗特赦了虔州百姓。如果当真屠城,朝廷势必人心大失,并可能激起更多的叛乱。如果换作其他的将领,虔州人就不一定有这么好运了。

归葬祖居之地

护卫太后事件后过了3年,即绍兴二年(1132)九月十九日,滕康就去世了,年仅48虚岁。他去世后遗留下《滕康文集》二十卷、《奏书》若干卷、《翰墨业记》五卷、《韶武遗音》三卷。

滕康是在江西病故的,最后安葬在婺州兰溪,他有一子也在兰溪繁衍发展。究其原因,可能跟金华是其祖居地有关。滕康是金华历史名人、唐代户部尚书滕珦的十世孙。滕康的父亲滕友曾于北宋政和年间负责完成金华滕氏历史上第二次家谱编修。滕友在谱序中言:“不以厚禄万钟为贵,而以节义为贵;不以黄金满赢为富,而以经术为富;一身立政,民有可得之惠;一家积善,民有可录之功。”滕康无疑深受此家风家训的熏陶和影响。

滕康墓在今兰溪市香溪镇牛石桥,其子孙每年祭祀不绝。在香溪镇滕山头村还有滕公殿,里面供奉的“滕老爷”即滕康。滕康十一世孙均宝,元末迁居福建福州,后又有再迁至江苏南京。在福建省连江县浦口镇徐山曾有滕康乡。前些年,闽苏两地滕康后裔曾回乡祭祖省亲。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原因,滕康墓目前亟需修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高浪急,更显砥柱主流。如今,那个金戈铁马、壮怀激烈的年代已过去近900年。在民族的危难关头,滕康等人不畏强暴、顽强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传承与弘扬。滕康善谏敢谏,坚决反对退却投降,也深受宋高宗信任。设想,如果那次护卫太后行程顺利,如果滕康迟一些年去世,那么,后来的秦桧在获取皇帝信任并兜售投降主张时会不会受到一些制约?当然,历史没有假设,历史终究已经是历史。最后,如何用一个词来概括和评价滕康一生的功业与风骨呢?忠肃,他去世后宋廷赐予的谥号,我想是恰当的,也是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