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夜读党史400丨致敬劳模:身不离劳动 心不离群众

发布日期: 2023-05-05 14:50

信息来源: 2023-05-01 17:04:01 来源: 潮新闻

作者: 金华党史

夜读党史400丨致敬劳模:身不离劳动 心不离群众

2023-05-01 17:04:01    来源: 潮新闻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金华汤溪人陈双田是我国第一代农业劳模,第一、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一大代表。他曾13次进北京,8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他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带领群众兴修水利,把旱地改造成水田,使亩产增加了数倍。1963年5月9日,毛泽东在浙江省委呈送的一批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材料上写下了1300多字的长篇批语(史称“五九批示”),其中就有陈双田访问记《怎样才能更多地参加劳动?》。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也是毛泽东“五九批示”60周年。正值五一,本期“夜读党史”介绍陈双田的劳模事迹。

忠心耿耿为人民办实事

1950年9月,陈双田到北京参加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毛泽东号召“全国所有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同志们,继续在战斗中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只有决不骄傲自满并且继续不疲倦地学习,才能够对于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作出优异的贡献,并从而继续保持你们的光荣称号”。这一教诲,陈双田始终铭记在心,经常用来鞭策自己。他还把毛泽东在会上说的“群众就像我们的父亲、母亲一样,一时一刻都不能忘”当成座右铭,践行了一生。

从北京回来以后,陈双田就根据汤溪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大多数农民的意愿,在第二年初成立了全县第一个互助组:陈双田互助组。1952年,他带头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并通过两次蹲点“后进队”,在全村掀起了平整土地,把旱地改造成水田的热潮。

60年代初,在陈双田领导下,汤溪大队制定了“七个一千”计划,即全大队403户、1440亩耕地中,种1000亩绿肥、养1000头猪、种1000亩早稻和1000亩连作晚稻、1000亩田平均亩产1000斤,每个生产队收1000斤油菜籽和1000斤籽棉。时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到汤溪视察时,又给陈双田加了一个“一千”,就是每户种树1000棵,改成了“八个一千”。经过一年努力,汤溪大队全面实现了预定的计划。

在陈双田的带领下,汤溪村建起了200吨自来水塔,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在村东南的黄土丘陵上种植了水果和林木,办起了村砖瓦厂,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陈双田身兼数职,经常外出开会,但他仍然抽空坚持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他经常说:“当一个干部,常常想一想为啥当干部、为谁当干部、怎样当干部这些问题是很有好处的。”“我们当干部,一不为做官,二不为发财,只是为了忠心耿耿为人民办实事。如果不这样想,那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丧失立场。”朴素的话语,凝聚着他对党和事业的无比忠诚。陈双田始终坚持“五带头”,带头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带头搞科学实验,吃亏的事情带头做,困难的地方带头去。正是这种率先垂范,带头抓落实的优良作风,使他带领群众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

当劳动模范就是要带头劳动

陈双田虽身兼数职,经常外出开会,但一有空就和社员一起下田劳动,每年实做工分都在1500分以上。在他的影响下,7个支部委员中有5人每年的实做工分都在3500分以上,相当于队里强劳力的全年投工量。

1963年5月26日的《浙江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劳动和“身份”——谈干部参加生产劳动》:汤溪公社党委委员、汤溪大队党支部书记陈双田与社员一起挑粪,有位外地的来访者见了问道:“你不是陈双田吗?怎么你还挑粪?”陈双田听得发笑,反问道:“这也稀奇吗?”那人说:“听说你出过国,见过毛主席,当了模范,今天还回来挑粪?”陈双田说:“当劳动模范就是要带头劳动,不劳动,还算啥劳动模范!” 这是陈双田时常说的一句话,而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1975年10月,陈双田被任命为金华县委副书记。地位变了,身份变了,但他坚持劳动的本色却丝毫没有变。每次放假回来,他第一件事就是脱掉鞋袜参加队里劳动。对此,生产队要给他记工分,但每次都被他拒绝了。他虽是县委副书记,但他的办公室就在田间,办公用品是锄头和扁担,村里哪里有问题他就身背挎包出现在哪里,被社员称为“赤脚书记”。当县委领导前,他一年干活365天;当领导后,他一年至少干活200天。

能给集体省一分钱就好一分

陈双田当干部几十年,不仅带头劳动生产,而且自己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不乱花集体一分钱。1950年,他第一次上北京参加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只花了五分钱。1960年他到县委党校学习20天只花了6角钱。他外出开会从来不多支钱,每次开会回来马上把会议发的补贴交给队里,从不挪用一分钱。由于陈双田兼职多,开会、出差多,向队里预支路费是必然的,但陈双田觉得经常这样做会影响队里生产资金周转,因而自1961年起,他每年养两头猪,其中一头出售后的钱全部存到大队会计室,此后每次开会外出都支自己的钱。1969年夏,陈双田到诸暨良种场买谷种,为了节省集体开支,他向场里借了一辆手车,场里人对他说:“你何苦呢,雇辆车子,车费集体好报销。”陈双田说:“能给集体省一分钱就好一分。”

工资是个人的劳动报酬。但时任县委副书记的陈双田却每月拿出部分工资交到村里换记劳动工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还是个社员,哪有社员不记工分的?再说,村里订有外出经商、做手艺等要交钱买工分的制度,我应带头执行。”就这样,陈双田坚持拿出工资按时交给集体,以一名普通社员的身份记取工分,直到粮户关系转出为止。

这些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充分体现了他时刻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他当了几十年劳动模范,在县里也是个职位不低的知名人士,却一贯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直到去世时,他一家住的还是土改时分来的旧房子。“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插秧越密越高产”的歪风盛行于社会。为了放亩产几万斤的“高产卫星”,汤溪村西门畈部分田块的稻子被连根拔起,统一种在树着“×××高产试验田”牌子的田里。从不会在田头驻足观望的陈双田呆立在田埂上,眼里噙满了痛心的泪水。县里干部见陈双田没下田,便责问他:“你是劳模,是党员,怎么比一个普通社员还落后?”陈双田的回答是:“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一亩田能收3万斤、5万斤稻谷,我不敢相信。不要说是稻谷,就是黄泥巴要深挖一层,也要好多天挖呢。”实话实说的陈双田被县里干部大声训斥,但是事实印证了他的话,几天后,该“高产试验田”里的稻子全都腐烂枯死。 

“放空炮,只能败坏党风,脱离群众,害了国家,苦了农民,这个弯我不能转!”这是陈双田在被当时的汤溪县委取消了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推荐资格时说的一句话。1958年初,汤溪县召开“创高产,夺丰收”誓师大会,县委派人告诉陈双田,要他第一个上台表态,把粮食亩产指标提到3000斤,打响誓师大会头一炮。陈双田没有按照既定的调子表态,为此他被县委点名批评,并被取消了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推荐资格。 

在“文化大革命”中,陈双田被当作走资派靠边挂着,但他更关心的是稻子受稻飞虱侵害,他对造反派说你们不要老是斗我了,再斗下去大家要喝西北风,我们还是一起治虫要紧。陈双田为虫情担忧,整夜合不上眼睛,第二天一早却被押去挂牌批斗。那一年果然延误了治虫,导致集体秋粮严重歉收。

1971年,随着大批遭迫害的干部被解脱出来,陈双田重新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面对生产停滞的局面,背着“全面复辟”的骂名,陈双田又开始挑起重担。他作出了一个改造西门畈,使西门畈真正成为汤溪村的“米粮仓”的计划。1973年春,陈双田大胆起用一名离职回乡的测绘人员组建测量队,并亲自带队对西门畈的水系、田块、道路、桥梁等进行勘测,随后发动群众实施改田挖渠工程。经过三个冬春的奋战,建成了一条宽3米、长2500米的浆砌排水中心渠,原先的冷水田、烂糊田成了排灌自如的旱涝保收田,平均亩产翻了一番。“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的西门畈成了后来农村园田化改造的样板畈。

2000年4月2日,陈双田病逝。2006年,陈双田被评为“劳动伟大——浙江最具影响力劳模”。2009年,陈双田被评为“推动进步的力量·60年60人——传媒人眼中浙江最具影响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