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八八战略”指引下 金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 2024-03-12 10:41

信息来源: 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方军

2001年,磐安县在全国首创“365办事窗口”,成为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的雏形。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磐安调研时指出:“365服务窗口”不仅要坚持下去,更要完善起来。金华市委、市政府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365服务窗口”建设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最多跑一次”改革等走在全省前列,形成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坚定不移践行“八八战略”再创金华体制机制优势的重大创新,更是深化和推进金华改革发展的有力举措。

一、“365服务窗口”创设是再创体制优势的探索

2001年初,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针对群众反映到乡政府办事“环节多、事难办、人难找”等意见,磐安县胡宅乡党委、乡政府决定改革办事方式,挂牌成立“365服务窗口”,提供婚姻登记、办理户口迁移、申领居民身份证等服务,力求群众办事随到随办。2月28日,磐安县委、县政府推广“胡宅经验”,要求各乡镇在3月10日前设立“365 办事窗口”,磐安县委督查室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当年,“365办事窗口”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由此,磐安县成为全国365便民服务模式的发源地。2002年7月9日,磐安县365便民服务中心成立,首批整合进驻11个部门,打造服务群众办事的“一站式平台”,成为日后县级行政服务中心雏形。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磐安调研,指出“365服务窗口”是磐安的创新,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金华乃至全省得到了推广,说明磐安县的领导干部执政为民意识是牢固的。他要求磐安不仅要坚持下去,更要完善起来。

金华市委及时总结了这一做法,要求全市乡镇(街道)都建立“365 服务窗口”。全市各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365 服务窗口”。政府履行职能,关键在服务。改进基层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必须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群众提供方便、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365 服务窗口”这种全天候、无休日、一站式的办事方式和服务方式,大大拉近了基层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一方面使政府与群众的经常性沟通超越了时间限制,使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乡镇(街道)服务高效简洁地运行,实现了服务的最优化。

二、“八八战略”指引下迭代升级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永无止境。金华市委市政府坚持执政为民,改革成果惠及全民,持续深入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2017年,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金华市组建“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临时机构。是年,金华市政府印发《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2019年,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设立中共金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公办公室,加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牌子,由市委改革办(跑改办、共建办),会同市委编办、市大数据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统筹协调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金华的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创造了金华经验。

“办事一般不出村”模式。2009年,婺城区罗埠镇下章村建立全市第一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2017年,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在东阳市花园村得到“再升级”,一是对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扩容,设立了民政、计生、人力资源保障、户口管理、市场监管、林产品开证、供电、综合业务受理、法律咨询等窗口;二是打造专职网格员、代办员队伍,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跑”为“一次跑”,甚至根据群众实际需求提供上门服务;三是完善门户平台、APP和微信公众号“三张网络”,可实现一站式接入、系统间数据无缝对接,随时接入、随地办公及开展重点工作宣传、重要信息传播、群众互动等。创新村级便民服务模式,实现了“办事一般不出村”。目前,全市已实现147个乡镇(街道)、319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点)全覆盖,乡均便民服务事项提高到98项,村均便民服务事项提高到39项,全市村(社区)共有专(兼)职代办人员11406人,越来越多的村实现了“办事不出村”。

“警医邮”便民服务送到家。为简化处理交通违章、换证等工作,2017 年5月,金华市首创“警医邮”便民服务,将交警、医院和邮政网点三方联合起来,方便群众就近“一站式”办理各项交通管理业务,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市200多个“警医邮”网点,除驾驶证换领业务外,交通违法等18项交管业务均可通过“警医邮”实现“一次跑”“就近跑”,真正实现“把服务送到了家门口”。“警医邮”服务,切口虽小,但办理量大、惠及面广。2018年,全市“警医邮”网点共办理交管业务35.4万笔,日平均办理量为1500笔,占全省警邮代办交管业务总量65%以上。该做法在全省、全国得到推广。

企业开办“零见面”改革。企业开办“零见面”改革是商事登记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深入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生动实践。2017年2月,金华市在全省率先上线全程电子化登记内网、外网系统,先后上线电子签名、电子执照、电子档案等全流程电子化功能,商事登记率先进入“键对键”审批时代。2018年1月,金华市在全省率先上线个体工商户手机APP申报。9月,金华市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确定为“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试点地区。10月,金华市推出智能注册登记机器人“金小安”,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语言识别系统,提供经营范围和字号智能服务,商事登记新增“刷脸”模式。全年新设企业网报率达91%,其中全程无纸化登记率占35%。2019年1月,金华市自主开发的企业开办全程网办“零见面”平台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通过数据共享、并行办理“减环节”,所有材料一次采集、多方复用“减材料”,部门、机构、市场主体跨领域联动压缩办理时限“减时间”,公章刻制套餐化“减成本”等“四个减”,实现企业开办“零见面”。以往开办企业流程平均用时5个工作日,现在最快1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实现“零跑动”。2019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金华市召开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金华经验”走向全国。

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创造项目审批“金华速度”。从2018年开始,金华探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破解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速度慢、耗时长问题。改革前,企业投资项目,从缴清土地出让金到发放施工许可证平均用时140.6天;改革后,平均用时只要19.5天,平均提速121.1天,大大节省了企业前期投入成本。2018年,金华市省级以上平台“标准地”宗数、面积占新出让工业用地宗数、面积比重分别为91.2%、91.8%,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100天”实现率100%,居全省前列。2019 年以来,在创新开展“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三位一体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基础上,金华市成为全省唯一“标准地”改革招商试点。

多部门联办“一件事”,“部门跑”代替“群众跑”。2018年以来,金华市各地各部门聚焦群众关注度最高、反映最强烈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大胆创新、有益探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部门跑”代替“群众跑”,在多个领域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金华特色的改革经验。如全市域实施退休、出生“一件事”改革,逝者身后事联办等。为加快推进这项改革,金华市专题开展了“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改革比拼活动,各地各部门奋勇争先,推出一大批便民举措。如工伤“一件事”、车辆上牌“一件事”、中介审批服务“一件事”、民营资本投资办学“一件事”、收养登记“一件事”、工伤“一件事”、新生入学“一件事”、人员招聘“一件事”,大大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无证明城市”改革。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不能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2019年2月23日,在市“两会”期间,金华市向社会正式公布全市域全面实施“无证明城市”改革。在实施这项改革过程中,首先厘清了“证明”的概念,其次提出“无证明”办理,第三明确了“六个一律”标准。“六个一律”指凡是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证明证料,一律取消;凡是开具证明的部门、镇街或村社无权查证、无法开具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能够通过申请人现有证件、凭证办理的,一律取消;凡是能通过申请人书面承诺等信用管理手段解决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能通过政务网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的证明材料,申请人一律免提交;凡是能通过部门间会商核查或实地调查核实的证明材料,申请人一律免提交。2019年6月底,市本级和9个县(市)平均取消证明200多项。

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无证明城市”改革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以市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县乡和市政府各部门组建改革工作专班,村社明确改革工作专员,成立市县督查员、“两代表一委员”办事体验官和部门联络员三支队伍,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和机关部门、公共事业单位、服务机构协同互动的工作体系。无缝对接数字化改革,建立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利用省级1300多个数据共享接口,按实际需求归集本地数据,构建“无证明城市”数据共享模型,提高数据共享比例,建设全市统一的“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系统,实现共享查询与点对点在线核验横向全贯通、纵向全覆盖。通过建设“逝者部门联办平台”等专业数字化应用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升工作效率。对暂时无法以数据查询实现“无证明”办理的事项,采取点对点在线核验、浙政钉(微信)群对接办理、实地调查核验等方式,获取证明内容和核查结果。采取高频事项多证明联办、通信企业错时核验、金融机构联网、镇村联动核查、容缺办理等举措,努力提高部门间核验效率。研究制订部门核验办理、责任追究和容错免责等系列配套制度,保障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三、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服务型政府实践的启示

从“365便民窗口”到“无证明城市”改革,“办事不出村”、企业开办“零见面”、标准地改革,再到充分利用数字化改革成果,金华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创新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效发挥体制机制优势。

(一)牢记初心,以践行人民观为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只有不断创新为民服务的载体,及时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优势,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乡镇“365服务窗口”的建立,创新了一种乡镇党委政府时时面向群众服务的工作方式,这种全天候畅通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渠道,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这是提高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水平和质量、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推进“八八战略”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服务型政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和企业的需求作为改革设计的核心,把群众和企业的参与作为改革监督的手段,把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作为改革评价的标准。凡是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的事,就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就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以改革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改革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活力,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问题导向,以服务群众为基本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改革就是要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办什么事烦,就把什么列入改革的范围;群众办什么事难,就把什么纳入必须解决的范畴,这是持续深入“八八战略”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核心要义。从365服务窗口、“警医邮”,到企业开办“零见面”、“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企业和公民“一件事”改革、“无证明城市”改革,都是紧紧抓住老百姓和企业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推出的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改革项目,提升服务群众能力,营造高效干事氛围。同时,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绩,而要延伸到看病就医、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公用事业等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群众和企业办事涉及到哪里,“最多跑一次”改革就延伸覆盖到哪里,面对新需求,改革举措实不实,解决问题效果好不好,前提是对问题的“点穴”准不准。对此,要持续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深入调研和掌握企业、群众和基层反映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办什么事最高频,就优先纳入改革议程,办什么事最烦最难,就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在一个一个解决群众和企业难题的过程中,推动“八八战略”不断走深走实。

(三)勇于开拓,以创新重塑为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破旧立新,要有一股闯劲。浙江是革命红船起航的地方,红船精神首要的一条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金华市“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出金华的特色,正是凭着一股闯劲,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实践表明,只要敢闯敢冒,就能抢占先机,就能无中生有。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切实改进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效能,创新为民服务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管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能。从“365服务窗口”到“最多跑一次”“无证明城市”改革,为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防止和克服乡镇工作“机关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冷静思考,随着全国、全省各地改革不断深化,我们的改革举措有多少在领跑、多少在竞跑、多少在跟跑?我们一定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大力发扬敢闯敢冒精神。要坚持激活群众首创这一内在动力,积极发掘基层的创新做法,对实践证明有利于发展的尝试,大胆果断地先行先试、复制推广,形成改革的先发效应,形成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的改革路径。

(四)刀刃向内,以再造体制机制优势为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改革之难,难就难在“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动自己奶酪、给自己找“别扭”的重大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好权力与服务的关系,创新干部教育管理方式。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意味着部分办事程序的改变,其实质是对干部权力运用机制的一次调整。让出“印把子”,意味着为群众服务方法与手段的改变,意味着原有管理机制的调整,干部岗位的重新设置。推行“365服务窗口”,进一步从制度上强化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义务观,还权力于民、还权于制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时时心为民想,事事利为民谋,处处权为民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努力做“八八战略”的忠实实践者。

从“群众跑”到“干部跑”,把麻烦留给干部、把方便让给群众,一系列“减证便民、优化服务”组合拳的背后,是一场从理念、制度到作风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老百姓来说,感受到的是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和便利;对机关干部来说,则是一场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洗礼和优化机关服务的作风锤炼过程。几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群众哪怕是一点一滴感受的“小变化”,最终造就的,是政府职能深刻转变的大变革,是一场权力运行机制和运行方式的深刻革命。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将进一步倒逼减权、放权、治权,不断实行权力运行后台化管理,实现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权力的制度笼子在不断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