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叔同的金华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24-03-18 10:24

信息来源: 金华日报(2024-03-08 A12版)

作者: 朱荣军

金咨甫《水国长春》刻石

弘一致刘质平手札

曹聚仁签赠本《中国抗战画史》

丰子恺作品

吴梦非题《荷花图卷》

金玉相指墨画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是民国最遗世独立的全才和奇人。年少风流倜傥,精研多个艺术领域;中年认认真真做老师,培养出众多杰出弟子;后半生弃离红尘,持律精严,悲天悯人,重兴泯灭了八百余年最难修的南山四分律宗,被佛门弟子尊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弟子丰子恺如是评价其师:

“凡做人,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其中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在这世间已很伟大,七分像人、六分像人的,也已值得赞誉;就是五分像人的,在最近的社会里也已经是难得的‘上流人’了。像弘一法师那样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来,十分少有。”

这样一个受人尊崇的大家,他的朋友圈中汇聚着那个时代众多的名流,其中就有不少是与金华相关的名人。

张同光:白马湖畔老相熟

张同光(1896—1971),浦江人,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金华一中前身),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与同学楚图南、盛叙功等相契,加入柳亚子组织的文学团体“新南社”。他毕业后躬耕于教育领域,曾三度任教白马湖春晖中学,历时六年,与夏丏尊、丰子恺等人为同事。1928年冬,春晖中学校长经亨颐与夏丐尊、丰子恺等集资,为弘一法师在白马湖盖了一座精舍“晚晴山房”。弘一多次至白马湖拜访旧友,张同光因此熟识。

张同光擅诗画、喜画荷,惜画名被其师者身份所掩。1932年加入经亨颐组织的“寒之友社”,与何香凝、陈树人、黄宾虹、张大千等以诗言志,以画喻节。1933年初夏,与何香凝合作《枯木碎石图》于经亨颐寓所长松山房。1935年与潘天寿、姜丹书、丰子恺、吴茀之、姚虞琴、周天初、虞季中等创建画会“莼社”,切磋艺事。其书斋名为“问耕耘室”,门前一联为好友丰子恺所题:“已有一间半间屋;安得三日两日闲。”

吴梦非:师长鼓励不气馁

吴梦非(1893—1979),东阳人,音乐教育家、中国美学界奠基人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他著述颇丰,为中国近现代音乐艺术教育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1912年,吴梦非考入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浙一师前身),跟随李叔同学习音乐、美术,是李叔同在学堂所教的第一批学生,并任班长。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征求作品,李叔同选了吴梦非的几张油画送去参展,不料被无故退回。李叔同气愤之余,宽慰吴梦非:“我们的作品,过了百年之后,总会有人了解的。”第二年暑假,李叔同还特意邀吴梦非游览西湖,促膝谈心,鼓励其不屈不馁,认认真真从事艺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梦非与丰子恺、刘质平等创办我国现代第一所以艺术教育为主的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吴梦非任校长之职。学校经费困难时,李叔同捐出对联条幅数十件举行义卖,帮助学校渡过难关。同年吴梦非创办中华美育会,第二年出版《美育》杂志。李叔同又为此题写了杂志刊名。

丰子恺:深受影响一辈子

丰子恺(1898—1975),堂号缘缘堂,法号婴行,嘉兴人,祖籍金华汤溪黄堂村。丰子恺集书画家、作家、翻译家、漫画家、音乐教育家于一身,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

1914年丰子恺考入浙一师,师从李叔同学习美术、音乐,是受李叔同影响最深的一位弟子。无论是从事美术音乐事业,还是礼佛出家,其间都有老师的身影。尤其是他与李叔同共同创作的《护生画集》,成为师生之谊最好的见证。

1927年,29岁的丰子恺皈依佛门,为弘一法师的在家弟子。那一年,丰子恺与弘一法师酝酿创作《护生画集》,丰子恺作画,弘一题写诗文,意在提倡仁爱、劝人戒杀从善。第一集《护生画集》共50幅,于1929年出版,是丰子恺为祝贺老师50寿辰的礼物。

弘一对此甚为看重,致信丰子恺:“朽人60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二集,共60幅;70岁时,作第三集,共70幅;80岁时,作第四集,共80幅;90岁时,作第五集,共90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集功德于此圆满。”丰子恺回信承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此后丰子恺每10年必作一集。1973年,预感将不久于世的丰子恺,提前完成第六集。两年后丰子恺去世。他用46年的岁月完成了对老师的承诺。

曹聚仁:大受感动敬爱他

曹聚仁(1900—1972),浦江墩头镇蒋畈村(今属兰溪)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报人、作家、学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战地记者,曾报道淞沪战役、台儿庄大捷等。他多次奔波两岸,为促进祖国统一事业贡献心力。

曹聚仁是李叔同执教浙一师时的学生,林子青《弘一大师年谱》中也将曹聚仁列入李叔同的高足行列,但曹聚仁曾撰文表明自己未习成李师任何一门技艺,故算不得李师的及门弟子。

曹聚仁对李叔同充满敬重,写过多篇回忆老师的文章,对老师的评价是“晶莹如玉”“高山仰止”。世人熟知丰子恺用“人生三层楼”之说阐释李叔同,而曹聚仁也用三首歌曲《落花》《月》《晚钟》表述过李叔同的人生心境。

曹聚仁对佛教思想不感兴趣,尤其是时逢抗战,对丰子恺编《护生画集》,他有些微词,认为“慈悲这一种观念,对敌人是不该留存着了”。

1937年底,丰子恺为避寇携全家远赴长沙,路过兰溪,遇见老同学曹聚仁。曹聚仁请他们吃了一餐晚饭,没想到这竟是他们两人一起吃的“最后的晚餐”。这一餐饭的故事分为两个版本,丰子恺写了《一饭之恩》,曹聚仁写了《一饭之仇》。两个版本内容有些出入,总之是因为饭桌上谈话不愉快,一饭之后,两位老同学竟终生不再往来。

李叔同出家以后,曹聚仁也见过老师几次。有一次,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黄米饭、萝卜干,吃得津津有味。为此他大为感动,认为:“一个美术家出身的和尚,竟如我们祖父(老农夫)一样地懂得生活的意义呢!”

金玉相:教导有方薪火传

金玉相(1886—1964),原名琢章,金华人,别号甦翁。民国初年毕业于浙江两级师范图画手工科,是李叔同的得意门生之一。李的同事,美术教育家姜丹书在《现代中国艺术教育概观》一文中说:“得李先生等教导有方,非但造就一班艺术教育师资,如吴梦非、金玉相、朱稣典、何明斋、丰子恺、潘天寿等都是今日知名之士……”

李叔同出家后,金玉相曾接替其师担任浙一师图画手工科老师,后回到金华省立第七师范(金华中学前身)执教美术多年。正是在他指导下,金中学生艾青考上西湖艺专。此外,还有朱恒、施明德这些知名画家均受过其教导。

金玉相兼长中西画法,在山水、人物、花鸟方面都颇有造诣。中年后受姜岱、倪淦影响,擅作指墨画。金华中学校长方豪、胡步蟾等名家为金玉相山水润例帖亲笔签名,其上云:“先生早从李叔同、樊唏成两名画家游,精研绘事,山水尤所擅长,腕底林岚,掩映左右,笔势苍劲,功力俱到。晚年自署曰甦翁,作品琳琅,流传遐迩。”

刘质平:师生情深成佳话

刘质平(1894-1978),中国现代著名音乐教育家,海宁人,李叔同高足之一。1939至1942年间,刘质平曾在金华中学担任音乐教师。

李叔同对刘质平另眼看待到了什么地步呢?刘质平从浙一师毕业后,受李叔同鼓励东渡日本求学。考入东京音乐学校,为学费苦恼之时,李叔同先是为他申请官费,无果,遂毅然决定,将自己每月薪酬的五分之一资助他完成学业,并立下规矩:1.此款不是借贷,不必偿还;2.不可与第三人言及此事;3.赠款期限至毕业时止;4.须听从老师意见,按部就班学习。1918年李叔同决意出家,对刘质平的学费事仍然挂在心头,他在信中告诉刘质平:“余虽修道念切,然决不忍置君事度外。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君以后安心求学,勿再过虑。至要至要!”而刘质平终不忍以己求学之故,耽误老师修道,于1918年夏未毕业即返国。

此后,刘质平与老师一直保持密切关系,李叔同一般不接受他人施舍,唯有刘质平例外,从出家至圆寂的24年里,一切生活费用均由刘质平供给。

抗战期间,刘质平在金华中学当老师,后因战乱匿居山中,家中几次断粮,可对老师弘一的供养费,总是按月提前寄奉,始终未曾中断。弘一也将自己平生大量书画作品赠送给刘质平,明言以后必有人出资收藏,此款可作刘质平养老及子女费用。刘质平得师墨宝,无限欢喜,虽战乱之中到处辗转,仍随身携带。途遇大雨,宁可解开衣服伏身于字件箱上,以保存墨宝。其间有日本人、孔祥熙等曾出重金求购,刘质平不为所动。最终在1973年刘质平去世之前,才提出捐献给国家收藏。可惜特殊时期竟无人理睬,直至20多年后方由其子刘雪阳将这批墨宝捐献给新落成的“李叔同纪念馆”。这一段师生情谊,堪为现代教育史上难得佳话。

金咨甫 顾骑风:如此情深不多见

李叔同的金华友人弟子圈自然不止以上,就笔者所知,在金华武义的弟子还有金咨甫、顾骑风。

金咨甫是李叔同的得意弟子,李叔同出家离职,浙一师校方求询谁可补缺?李叔同欣然回答:非咨甫莫属。此后金咨甫先后任浙江第一师范、杭州大学、浙江省立女子师范等校美术音乐教师,还负责编审民国教育部审定教材《新中华中等乐理课本》,为杭州多所高校和家乡母校谱写校歌。

金咨甫精音乐,其书法也不弱。西泠印社潜泉西侧还留有其1926年所书《水国长春》刻石,记录了西泠印社潜泉内发现淡水母,印社创始人叶为铭制作铁栏对其保护之事。《水国长春》标题为大字篆书,正文为隶书,皆阴刻,为金咨甫长期任教的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时的作品。

1934年金咨甫病逝,遗嘱请弘一法师为其写经,回向佛道。弘一在1936年支撑病体,历时半月为其抄写《金刚经》,并举行佛事,将此功德,回向亡生金咨甫,愿他业障消除,往生极乐。这般师生情谊,在李叔同的人生中亦不多见。

另一名学生顾骑风(岐峰),浙一师毕业后在金华中学担任音乐教师。同样受李叔同熏陶,音乐绘画两皆擅长,与画家蒋莲僧相交,还指点过金中学生朱恒学画,朱恒后来成为了饮誉画坛的山水画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