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徐英原名“徐胡连”和“徐瑚琏”考

发布日期: 2024-04-30 09:12

信息来源: 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武义县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古宗耀

穿越历史的迷雾,还以真相。

历史不仅有宏阔的一面,更因其有真实的生动细节和不屈的人文精神,而成为现实参照,思接百年,视通千里。

契 机

2023年早春,武义县委决定打造溪里到水碓后、塘里、甘塔的红色路线,需要确定主题和路名,这当然离不开林登岳、徐英和红军挺进师、游击队等当地发生的人物事件史实。笔者在调研和方案讨论期间,重新想起几年前存疑不解的徐英原名问题,于是有了之后断断续续的考证和机缘巧合。

起 因

徐英,是土地革命战争早期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他的原名并不叫徐英,徐英是参加革命后改的名字。《中国共产党武义历史》第一卷记载:徐英(1907—1930),原名胡连,又名紫衡,化名于凤鸣,浙江武义水碓后村人。早年曾在宁波美球针织厂当工人,任厂工会主席。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美球针织厂建立秘密党支部,任书记……1927年10月受中共浙江省委指派,以省委特派员身份回家乡武义工作,任中共武义县委书记。1928年9月任永武暴动武义暴动总指挥部总指挥。11月,奉命返回杭州,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1929年1月,任浙江省委书记。4月省委建制撤销后改任中央巡视员……8月中共宁波特支成立,任书记。12月17日晨在宁波君子道三街被捕,关押在杭州国民党浙江陆军监狱。1930年8月27日在监狱刑场牺牲。

笔者从2019年看到原名“胡连”起,就觉得有些突兀,难解其意,因为它与徐英的曾用名和化名“紫衡”“凤鸣”含义均不吻合,不由让人怀疑“胡连”不是徐英的原名。那么,徐英的原名是什么?是不是另有其名?

考 证

1.临帖

前几年开始临帖,聊解闲暇时光的乏味,也想老来归去田园,可以写写春联,贴在乡村陋室。后来在临习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字帖中看到,“宗庙瑚琏liǎn,阶庭兰玉,每慰人心”,用来形容其侄的智识风貌。颜真卿是唐代开元进士,安史之乱时,对抗叛军。77岁时,又被派遣晓谕叛将,凛然拒贼,终被缢杀,是一位忠烈的名臣。其独创颜体,楷书雄伟,行书遒劲,留于后世。

“瑚”“琏”,从玉,表示质美如玉。皆为宗庙之器,是古代朝廷在宗庙祭祀天地祖先时,盛放黍稷的器物。后来用“瑚琏之器”来形容有治国安邦之才,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的人。北宋苏轼《送程之邵签判赴阙》诗有“念君瑚琏质,当今台阁宜”之句。

“瑚琏”与“胡连”,就差个偏旁,正在苦苦寻找徐英原名的笔者不禁想到,“瑚琏”与徐英的曾用名和化名“紫衡”“凤鸣”意境相似,会不会“胡连”应为“瑚琏”,果真如此,则疑惑可解。

2.家谱

徐英老家水碓后村的原村名是“大树下”。

1947年,水碓后村徐氏族人重修《双溪大树下徐氏宗谱》。宗谱记载徐英父亲尔康是庠生,爷爷星懋是郡庠生,太公鸾翔是国学生,太祖公永大也是邑庠生,祖上几代都有文化。谱中记录“胡连,字稷卿,又名紫衡,字枢亭,娶在城罗氏,生一子玉衡”,另记有生卒年月日。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涂晓红对村中事务热心,几次帮忙查找宗谱和相关线索。在看到宗谱记录里徐英原名为“胡连”后说,杭州有游客在参观徐英烈士纪念馆后讲,在杭州展览馆看到徐英介绍,原名写的是加了王字旁或三点水旁的“胡连”。此一说,似乎印证了笔者的怀疑。

3.通假字

2023年3月4日星期六,笔者起一大早,赶了最早的地铁,乘高铁准备赶往温州,代表金华市参加浙江省围棋队际赛。中途车快到金华时接到熟溪街道电话,说下午浙师大设计团队一行来武义讨论红色线路方案,只得临时下车,等车停下已是永康站,原来这趟高铁是隔站停车,抓紧往回赶。

下午在熟溪街道会议室召开的方案讨论会上,在汇报武义党史概况时,笔者又说到对徐英原名的疑惑,在座的浙师大文学博士申屠青松很有专业素养,也说名和字的字意不相符合,疑惑是有道理的,可能用了通假字。当天晚上搬出多年未动的1989年版《辞海》缩印本查证,那些字实在太小,又没有放大镜,只能在相关页面拍了照片手机上放大看,还查了网上《康熙字典》等对比。经查“胡”和“瑚”是异体字,“连”古同“琏”,可相互通假借用。至此,笔者的怀疑得到了初步印证。

4.回忆

2002年,武义县委党史研究室曾编纂《徐英烈士纪念文集》,是内部出版物,书中分为传略篇、纪念篇、回忆篇、文献篇和附录等几个部分。

书中记载,1978年4月20日武义县委党史研究室在宁波与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妇联一起召开了回忆徐英烈士的座谈会。座谈会上,葛阿英回忆中用了徐瑚琏,并介绍他生活条件艰苦,房间连桌子、凳子都没有的。董先标回忆:四一二之后,我们又在小教场一起集会,王昆、杨楣山牺牲,厂里被敌人抓去10人,徐瑚琏幸好隐蔽较快,未被抓去。其他六位同志用了徐英称呼。

此外,又有多人对徐英原名有过回忆。

丁超,1925年11月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派到宁波工作,曾任奉化区委书记,1949年南下在浙江医科大学工作。写有《徐英,是我在宁波的亲密战友》《关于徐英烈士在大革命时期的光辉史绩》等文章,详细回忆了大革命时期的共事经历,对徐英的革命精神、政治涵养、理论水平、同志情谊及其化装术等都有较高的评价。文中提及徐英,称其原名为徐瑚琏:“1926年四五月间,我曾问及王家谟同志,他回答的一段话大意是:徐瑚琏(后改名徐英)系美球针织厂工人,我已介绍他入党,美球针织厂的工人是他组织起来的……也建立了支部,徐瑚琏任书记。”王家谟是1927年8月中共浙江省委成立后不久的代理省委书记。丁超的回忆文章有1.9万字左右,回忆应当可信。

蒋士青,1926年至1927年在宁波任地委委员,写有《徐英在宁波一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的回忆文章,文中提及徐英,也称其为徐瑚琏:“1926年8月初,宁波党组织在启明女中召集宁波地下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共宁波地委干部,有工人代表、学生代表共30多人,徐英(瑚琏)是代表工人中的党员参加会议的。”

结 论

以上资料证明,徐英原名应为“徐瑚琏”,1926年后半年或1927年开始改名“徐英”。至于为何一些出版物称其原名为“胡连”,而不称“瑚琏”,则需进一步考证。

附录:徐英二三事

1.“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徐英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巡视临安工作时对县委书记邹子侃说:“我们共产党人从来没有个人的追求和打算,党的宗旨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一切从党的事业出发,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充分体现了徐英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困难时期对党的一片忠诚。

徐英是一位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优秀共产党员,是一位忠诚的英烈之士。

2.决议案和报告

徐英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虽然仅仅只有92天,但作出了《中共浙江省委政治决议案》《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问题决议案》《中共浙江省委农工运动决议案》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目前农村工作的方针》等4个决议(方针),向中共中央上报了《中共浙江省委给中央的报告》《中共浙江省委军委军事工作的报告》《中共浙江省委给中央的报告——省委常委人员名单及请求解决经费问题等》《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以后的工作报告》《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杭州工作的综合报告》《中共浙江省委农运工作报告》等6份报告。

在《关于目前农村工作的方针》一文中,对当时农村经济状况有着较为详尽的调查分析,如浙南每年种稻两季,种麦一季,麦租交给地主十分之二,谷租交给地主十分之六,棉花交十分之三。中国式的粗陋的农具的耕作,农民每人每年只能种二亩至三亩田地,所得的农产品,最多只能够两人维持,一年的劳动代价,不够三口之家的温饱。说明其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矛盾有着深刻的认识。

3.信仰

2021年,武义县委举办百年大党正青春庆祝典礼,第二篇章是《信仰的力量》,讲述徐英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初心故事。结尾处徐英牺牲前高呼“共产党万岁!”,这不是虚构的剧情,而是当时真实的存在。

前文中的丁超,在狱中化名丁雪彩,与徐英同为难友,同样受过藤条、九斤三节链铐等酷刑,亲眼目睹徐英高呼口号而壮烈牺牲。难友们壮泪如潮,热血沸腾,拳敲门墙,脚踏地板,誓愿共赴刑场决死。

难友徐迈进、金宁子、章会良回忆徐英时都有相同的情节。章会良是徐英同监隔笼难友,回忆文章《永远送别徐英的情景》更为详细真实。

这就是当时共产党人的信仰,真实而激烈!笔者感佩之余,赋诗一首:

古村古道,郡邑庠生。

忧国忧民,乱世俊英。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

稷长五谷,国命之卿。


永武暴动,潮立甬城。

刚烈勇猛,至忠至情。

省委四决,中央六呈。

望湖西行,青史留名。

(作者单位:中共武义县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