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晨杰在演出中
浙师大戏曲协会活动受到大学生追捧
不久前,一出婺剧大戏《姐妹易嫁》在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这场演出的门票早在开演前一周就被抢订一空。现场,观众是大学生,演员也是大学生,这出高校戏曲协会的年度大戏迅速火出圈。
眼下,戏曲和年轻人的“碰撞”越来越频繁——90后越剧小生陈丽君登上《浪姐》舞台,风头盖过一众娱乐圈明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5位00后女孩,用戏腔翻唱《探窗》,抖音播放量超5000万;婺剧网红司鼓刘笑霖春节期间登上央视新闻,收获大量粉丝和巨大流量……
昔日小众的戏曲逐渐变得大众化,赢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数据显示,90后、00后已成为短视频平台观看非遗戏剧的主力,占观众总数的52%。
为何越来越多年轻人愿做“戏中人”?在浙师大戏曲协会活跃着一个365人的铁杆会员群,从他们的学戏、追戏故事里,或能找到答案。
一部戏要追五六遍
当天,在《姐妹易嫁》中出演曹纪的是浙师大2021届毕业生庄晨杰。26岁的庄晨杰如今是金华市外国语实验学校一名数学老师,虽然已经毕业,母校社团年度大戏对他来说还是有“无法拒绝的巨大吸引力”。“最近工作压力很大,唱戏、排戏、演戏能让我真正身心放松下来。”
庄晨杰是金东鞋塘人,在村里长大的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追社戏。“我们村每年正月十五、四月初八演戏,这两个日子戏台周围真是人山人海。”小小的庄晨杰一开始是被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带着看戏,渐渐地,从后排看到了前排,直到仰着小脑袋趴在戏台前。
后来,还是孩子的庄晨杰开始主动追戏,不满足看本村的戏,但凡听到附近村子要做戏,他都要央求长辈带他去。“我们老的老、小的小,就这样走三四里路去看戏,是常有的事。”
从看戏到唱戏,转折点就在大学。2017年,刚上大一的庄晨杰在社团纳新时加入戏曲协会,开始学着唱戏。当年与他一起新入会的有40多人,大家爱好的戏种很多,京剧、越剧、婺剧、黄梅戏,百花齐放。“大多是喜欢戏曲但没有专业学过戏的小白,在大学里我们跟着老师学,跟着学长学姐学。”
接触之下,庄晨杰对越剧与婺剧兴趣渐浓,陈丽君和楼胜是他的偶像。“我喜欢他们的时间很早,当时他们都还没有非常出名,但他们身上‘戏比天大’的专业精神以及贴近戏迷的务实作风很打动我。”
也是从这时起,庄晨杰开始追戏,其中追得最多的还数婺剧。《白蛇传》看了五六遍,《三请梨花》《穆桂英》看了四五遍,《三打白骨精》一连追了三场……“浙婺的戏很精彩,真是‘常看常新’,一回看戏、两回听唱腔、三回看动作,每回都有惊喜。”
庄晨杰认为,好的戏曲,不存在最后的定本,“婺剧的精彩也正在于此”。传承千百年的戏曲,正是在不断创新中才有了今天的模样。以浙婺的经典剧目来说,从演员到表现形式都在变,年轻面孔、新鲜好玩的演出形式让戏曲的精神内核跨越时空,击中千万年轻人的心。“比如,青春版《穆桂英》的剧情、唱腔会更紧凑,打戏动作更精彩,服装也更加艳丽夺目。”
工作后,庄晨杰一如既往地爱戏。他一有时间就往母校跑,和学弟学妹一起排戏、练习;下班后,会开着车赶到外地追戏,回家已是深夜;教学之余,他带着20多个学生学戏,“第一次给班上新生唱戏,他们看我的眼神都是崇拜的”。
戏曲有了“洋徒弟”
趴在戏台前看戏的经历,00后永康姑娘田宇婧也有。时间一晃18年,她从儿时台下的追戏人,成了大学校园台上被人追的“明星”。
前不久,她在浙师大社团文化节上表演了京剧《霸王别姬》的剑舞选段,近10分钟的表演赢得满堂彩;在今年3月的浙师大十佳歌手大赛上,她与莫桑比克留学生刘亦辰搭档演唱了《红尘客栈》与《沧海一声笑》,获得掌声连连。传统戏腔与现代说唱交织,两人因此结缘并在前不久的第八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活动现场,为中外青年现场表演了一出《武家坡》。
田宇婧说,《武家坡》正是当下年轻人最爱追的一出新戏。“年轻人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总有新的故事可以唱进戏里。改编自京剧《红鬃烈马》的《武家坡2021》,以薛平贵视角自述与王宝钏分离十八年的故事。”这首歌的唱词一改薛平贵以往人设,充满主人公的自我反省和对女性的体谅与尊重,契合了时代变化和青年心理,受到网友好评。
其实,唱《武家坡》不是田宇婧的主意,归根到底是因为不远万里而来的刘亦辰对这首歌“信手拈来”。当天不是他第一次唱这首歌,此前在“汉语桥”比赛时唱过,在十佳歌手大赛的预选中也唱过。田宇婧第一次见到刘亦辰,就是在比赛现场。那天,刘亦辰穿着红色立领西装,一开口,田宇婧都没有意识到他竟是一名非洲留学生。
“来中国前,我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功夫上,真的来了之后,听过中国戏曲才沉醉不能自拔。”于是,刘亦辰开始跟着手机视频学唱戏,与田宇婧因戏结缘后,更是打开了一扇新大门。在她的带领下,刘亦辰第一次到中国婺剧院看婺剧《青蛇》。“婺剧演员能文能武,很厉害。”后来,刘亦辰自己买票,带着同样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又去看过两次。
5月23日晚,刘亦辰第四次走进中国婺剧院,现场追星“梅花伉俪”楼胜和杨霞云的《大破天门阵》。演出结束,刘亦辰也上前“求合影”。听说刘亦辰会唱《武家坡》,楼胜主动提出教他唱一段婺剧《三请梨花》薛丁山唱段。
两人一个教一个学,文化突破了语言的阻隔,流动在中非青年之间。刘亦辰被深深震撼,他说,这就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源。“一个中国戏曲最高奖获得者愿意现场教初次相见的戏迷唱戏,代表演员与婺剧都深深扎根在泥土里。”
纳新人数不断增多
“协会有一个365人组成的铁杆会员微信群,群里很多人都已毕业,但哪怕走上工作岗位依然热爱戏曲,并且很关心社团的发展。”毕业3年的庄晨杰曾是协会会长,带领协会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如今依然扎在群中。让他欣喜的是,热爱戏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最初纳新只有20人,到我加入社团那年纳新40多人,去年已突破60人。”
陈海芸是新一任浙师大戏曲协会会长。她介绍,协会已有28年历史,在校会员共有80多人,除了一年一场的年度大戏,他们一到两周会组织基本功教学、戏曲鉴赏、戏曲化妆以及唱段、身段教学等活动。目前,学校还有计划成立专门的婺剧协会,与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合作,共同推动扩大婺剧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除了婺剧,社团里大家比较喜欢的还有越剧、昆曲、京剧等,课余时间很多爱好戏曲的同学会一起去婺剧院或地方剧院看演出。”陈海芸说,如今,学校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越来越多,像金华就有中小学开设了婺剧课堂,这也让传统文化不再遥不可及,在年轻人的青春、童真记忆里种下戏曲的种子,让大家更愿意接受了解戏曲。
越来越多戏曲团队也开始唱“年轻戏”。艺术没有观众,就注定会走向消亡,戏曲的生命力来自于年轻人的加入。庄晨杰发现,不少戏曲演员借助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让传统戏曲影响年轻观众,在金华也有很多民间婺剧团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让婺剧走进千家万户;也有越来越多像陈丽君、刘笑霖一样的年轻人在练功房里日复一日地练习,一颗颗冉冉升起的戏曲新星,用新形式在“新舞台”收获“新戏票”,与“新观众”一起徜徉戏天曲云间。
在“新新相映”中,传统戏曲的新希望在年轻人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