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总书记的嘱托与金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践

发布日期: 2024-06-26 09:58

信息来源: 《春秋》

作者: 胡新民

2024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考察金华提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示20周年。20年来,金华忠实践行总书记的嘱托,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回顾20年的历程,进一步深刻领会总书记的嘱托,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继续为高水平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枢纽城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同志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指示

2002年12月27日至12月30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来金华调研时,实地考察了金华市区企业,明确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就是要抓制造业,根据国际产业的转移与发展趋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1“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要把工业化与信息化、城市化相结合”“工业园区作为提升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园区建设要在整合提升,吸引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要加大创品牌力度,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信用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企业、政府、社会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2

二、习近平同志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指示的背景

习近平同志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示,深刻地揭示了当时金华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对于金华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金华工业的起步与发展

金华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当年,在省委“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并举”的方针指引下,建成了一批地方工业设施,逐步形成了以金华为中心,以衢县、义乌为副中心,各县联动大办地方工业的格局。上世纪60年代中期,金华成为全省“小三线”和“后方基地”建设的重点地区,杭州、宁波、温州的一批国家重点工业企业搬迁到金华。1965年,金华工业总产值达1.99亿元,比1957年增长68.2%。十年“文革”期间,金华工业仍有较大发展,部分工业产品如拖拉机、变压器、交流电动机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1976年,金华工业总产值达5.05亿元,比1966年增长110%,并为改革开放后金华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基础。

改革开放后,金华国有、集体工业快速增长,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个私工业加快发展,股份制、“三资”工业不断增加,呈现出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发展,1988年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1%,撑起了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1995年占比提升到了86.3%,在工业经济中“五分天下有其四”。200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74.8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50.3%。

(二)习近平同志到金华调研时金华工业经济现状

2002年,金华市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31.44亿元,其中医药化工、汽摩配、 小商品、五金工具、建材、食品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完成工业增加值318.14亿元,利润16.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66.6%和67.2%,工业经济迈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但是,制造业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不大。2002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45.0%,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为5.6%,居全省第7位。

二是产业层次不高。主要表现为“三个并存”:大量传统的产业与少量高新技术产业并存,低水平加工业比重过高与高加工度产业偏少并存,一般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不足并存。六大产业群中,缺少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名牌产品比例偏低,多数中小企业属于进入门槛较低、产品易于模仿的行业,普遍不具备非价格竞争优势,面临国内外竞争日益加剧的巨大压力。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多数企业具备生产能力,但没有形成开发能力;多数企业只是加工厂或组装厂,没有成为创新主体,更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多数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低,许多企业采用家庭作坊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经营管理粗放,优秀人才不足特别是企业家资源不足,成为制约企业扩张的重要瓶颈。

四是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多年来,相当部分企业实行的是高增长、高消耗和低效益、高污染的增长方式,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承受较大压力,推进工业化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大量企业散布在农村,造成工业污染源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土地有效利用率不高,工业园区布局不尽合理,投资密度、技术密度和经济密度不高。

总的说,当时金华制造业生产力先进性不够,工业现代化程度比较低,经济总量和质量与工业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水平相差更远。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体现了深邃的洞察力和对工业经济未来发展的高瞻远瞩,既为金华工业经济提出了清晰的发展思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又提出了发展路径。目标高远,路径清晰。金华工业经济的发展,要紧紧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从整合工业园区入手,紧紧抓住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这一中心环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品牌、优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三、金华市践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指示的成效

遵照习近平同志“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示,金华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工业经济不断转型升级,工业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一)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2003年,市政府编制的《金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浙中城市群为依托,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群,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总目标是到2010年,以打造浙中汽车城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壮大中国小商品制造中心和中国五金制造中心,逐步形成五大国内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群和一批高附加值产品产业区,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金华制造业在浙江的地位明显提升,将金华培育成全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地区。其目标是,到2020年,通过“调整、集聚、改革、提升”和统筹协调发展,使金华成为上海经济区南翼的重要工业基地。从2003年开始,积极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每年都综合评选一批企业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引领企业加快信息化步伐。2003年,全市培育了信息化示范企业8家,信息化试点企业30家。2004年8月,市政府出台《数字金华规划纲要(2004-2008年) 》。其中提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场的要求,通过连续的试点、示范、推广工作,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不断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大幅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2013年5月,金华率先在全省提出“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连续4年累计培育4批市级“机器换人”示范企业191家,试点企业715家。2015年,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市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对企业购买云服务、服务器本地托管,以及市“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按实际软性投入或实际发生费用的30%给予补助。获得省级以上重点企业研究院(含软件研究院)、省级以上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的,按上级补助额1∶1配套奖励。对列入国家“两化”深度融合贯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2016年,抢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工业向信息工业转型升级。至2022年,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64家,累计认定1317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二)推进“品牌金华”建设

自2006年开展“品牌金华”建设以来,从转变观念、扶持保护、健全机制入手,不断加大培育力度、提升监管质量,品牌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商标品牌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作用不断提高。2014年11月,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提出了打造商标品牌强市的目标任务和13条政策措施。2017年以来,大力推进“品字标”品牌建设,实施引导、培育、推广计划,激发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新动能。对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的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并发布的企业分别给予资金奖励。2020年11月,金华出台新的《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2020年起,连续三年每年1000万元用于奖励创牌。鼓励企业注册商标,争创品牌,并对新认定的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全市建设品牌指导服务站16家,打通知识产权服务市场主体“最后一公里”。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建设 “品字标”企业553家,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68项,培育省政府质量奖企业4家,市政府质量奖企业71家,县(市、区)政府质量奖企业307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2023年2月,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2022 年度“浙江制造精品”名单,确定全省239个产品为2022年度“浙江制造精品”,其中金华有24个,占比超过十分之一。

(三)整合提升工业园区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金华市政府于2004年2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园区)及工业功能区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金政发〔2004〕17号),共5个方面19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出,按照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重点打造“一城两中心五大产业区”,以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为契机,坚持高起点科学规划,开发区(园区)及工业功能区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力推行产业园区化,积极实施园区城市化。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区(园区)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集中有效资源,实行外资企业优先,高科技、低能耗、效益好、污染少的内资项目优先,民营企业、上规模的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优先的政策。至2006年底,全市形成了以12个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为龙头,50个重点工业功能区为配套的发展体系。其中金华、义乌、永康开发区的年工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开发区入区企业平均经济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5亿元,每亩纳税额达到3.1万元,工业集聚度和产出率逐年提高。开发区成为全市经济活力最强、吸引外资最多、产业集聚度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区域,为金华产业集聚提升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了平台。2010 年,建立了新兴产业集聚区产业引导、项目准入和综合考评机制,加快推进“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机器换人”,启动“个转企”“小上规”改革,重点培育了汽摩配、小商品、五金机械、新型建筑材料、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和新兴高附加值产业为主的八大优势产业和以“一基地两中心五大产业区”为主体的八大销售收入规模超百亿元产业集群。

2017年,金华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1.0版,核心任务就是整治低小散和提升智能化水平。至2017年底,拥有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18个,金华汽车及零部件、兰溪棉纺织、永康五金、东阳磁性电子材料、义乌饰品五大产业集群被列入全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002年的377.5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56.41亿元。至2020年底,通过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空间整合、园区集聚和倒逼整治,传统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6.1%,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9.1%。2021年,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深化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开展“新四破”专项行动,全年低效工业企业整治面积达5.33万亩,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平台,培育“2+4+X” 主导产业集群打开了新的局面,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38.5亿元,增长28.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1.64%,排名全省第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231.9亿元,增长73.0%,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9.3%,排名全省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34.4亿元,增长49.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7.9%,排名全省第七。

(四)深入开展稳进提质攻坚行动

2022年2月,金华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制造业崛起,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争当长三角转型升级发展示范。全市深入开展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对准省“415X” 先进制造业跑道,重点打造“2+4+X”主导产业,印发实施《金华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十大重点制造业平台实现工业总产值2008亿元,同比增长45.8%,制造业投资174亿元,同比增长30%,新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7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2.8%、27.0%和24.1%,增速均排名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大关,实现产值6776.2亿元,同比增长9.1%。制造业完成投资458.9亿元,增长21.5%。全年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73个,创历史新高。制定《金华市“十链万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攻坚行动方案》《金华市“十链万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指南》等系列文件,全面开展“十链万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革攻坚行动,“十链万企”学样仿样金华模式入选2022年度改革突破提名奖。同时,创新实施“金字塔”式梯次培育体系,成立“未来工厂”联盟,推动平台资源共享,实现从“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梯次提升。

(本文作者系金华市咨询委副秘书长、研究员)

注释:

1.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118页。

2.习近平同志在金华市调研时的讲话(2002年12月28日),《金华日报》2002年12月30日)。